传家

/ / En
Top
Back

气氛生活
岁时节庆

春

元宵–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

元宵与汤圆

北方人称元宵,是用竹筛摇滚而成圆形;南方人称汤圆,是用手搓揉成圆形。早在唐代就有它的记录,称为粉果,宋朝称为「圆子」或「团子」,明朝永乐时代后才通称元宵。元宵大多以甜的口味为主,馅料切成小块后,放在装满糯米粉的竹筛内滚成圆球,煮出来的汤头比较浓浊。汤圆的做法像包饺子,必须先把内馅塞入,馅料有素有荤,汤头比较清爽。 汤圆或元宵的馅料千变万化,在中国各地的吃法也不尽相同,着名的有苏州五色汤圆、南京雨花石汤圆、山东芝麻枣泥汤圆、广东四式汤圆和上海的擂沙汤圆、酒酿汤圆、蟹粉汤圆、四川的赖汤圆、心肺汤圆、江浙的藕粉汤圆、台湾的豆沙汤圆、咸汤圆……等。

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

「清明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约在国历的四月四日至四月六日之间。历书记载:「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为清明,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,因此得名」。此时正值大地回春,花开遍野,最适合全家外出踏青遊春,并扫墓祭拜表达孝思。

润饼

一般人大多知道,吃润饼的典故源于春秋时代晋国(今山西)的寒食节。历经两千多年的演变,润饼文化在闽南地区发扬光大,农历三月三日,清明节,甚至过年,各地都有吃润饼的习俗。近几年在台湾,还出现润饼小摊或专卖店,想吃就买得到。润饼既方便又可口,而且很健康,这是它受欢迎的原因。

金银纸文化

中国人一向敬天地、祀鬼神,举凡年节民俗、祭拜祖先、普渡祭祀、敬神礼佛、驱邪镇煞、祈安求福、谢恩还愿,几乎都会烧金拜拜,祈求消灾解厄。金银纸文化得以流传数千年,在于它能传递并维系民俗信仰与生活方式,而且能求取心安。

中国人的农民历

每年年初,我都会在书架上放两本新的「农民历」,遇到需要选择好日子的时候,就可以派上用场。我想许多人和我一样,都以「农民历」作为择日的参考。其实择日并不是甚么迷信,这是我们文化中的宝贵的承传,我只用来择日使用还真是很丢脸,其中的阴阳五行学问广大,我们却只懂得选最简单的一个功能在使用。

夏

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

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,又有「端阳节」、「重五节」、「五月节」等称谓。因为「端」有「开端」、「初」之意,加上农历以天干纪年,五月又称「午月」,因此这一天逐渐演变为「端午」。

粽子

端午节家家户户一定吃粽子,包粽子是家庭主妇的重头戏。小时候有一次端午节前去拜访一位住在集合公寓的长辈,家家户户把自己包好的粽子悬挂于中庭,一串一串沿着整个迴廊,很有过节的热闹景致。

七夕的由来和习俗

农历七月七日的七夕节,又称「乞巧节」、「女儿节」,是中国人最浪漫的传统节日,也是难得以女性为主体的节庆。 七夕起源于牛郎与织女之间淒美动人的爱情神话,牛郎、织女早在周朝《诗经》就有记载,不过当时老祖先看到的是银河两端,各有牵牛、织女两个星座遥遥相对;虽然已经神格化,但还没有发展成为爱情故事。

七夕感怀

我年轻时着迷于看琼瑶小说,她那唯美的爱情,确实影响着无知的一群。爱情可以当饭吃,只要有爱,就可以冲破所有的困境。我有个朋友沉溺于追寻琼瑶所叙述的爱情故事,一路走来,跌跌撞撞,伤痕累累,三十几年过去,只有不胜唏嘘!

农民历

太岁

每到农历年前,母亲总不忘查查农民历,为「犯太岁」的家人,到庙里「安太岁」。到底,太岁是什么?能在中国人的生活里,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生活习俗。

春牛图

中国自古以农立国,「牛」既被视为重要的生产力帮手,也被奉为财富、吉祥的象征。

二十四节气

公元前206年-前9年,西汉年间出了一套巨着《淮南子》,其中的〈时则训〉已经清楚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,并且沿用到今天。

秋

中元节的由来和习俗

中国人笃信农历七月是「鬼月」,初一鬼门关开,在阴曹地府的孤魂野鬼就会重返阳世找东西吃,直到三十鬼门关闭为止。这段时间可以说「诸事不宜」,不论购屋、乔迁、动土、嫁娶、旅遊、买车等活动,至今人们仍会刻意避开,以免冲煞。

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

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,因为八月位于秋季的第二个月,因此又有「仲秋」之称;俗称还有「八月节」、「八月半」。所谓「花好月圆人团聚」,由于中秋月正圆,象征阖家团圆之意,因此也被视为「团圆节」。

中秋烤肉

烤肉本是钻木取火时代原始人的饮食方法,但许多国家各种种族的人都沿用至今,而且不断加以发扬光大。就以台湾来说,脑筋动得快的商家,最近几年还推出全套的烤肉用具与食材,按照顾客指定的时间送到烤肉现场。而最盛大的莫非是中秋节,差不多已变成烤肉节的同义辞。

月亮代表我的心

「你问我爱你有多深?我爱你有几分?你去想一想,你去看一看,月亮代表我的心。」

月饼

凤梨酥 (凤梨酥的制作)

农民历

命与相

中国自古即有「五术」之说,分别是神仙之道、养生之法的「山术」;汉医的「医术」;推断人生运势的「命术」和「相术」,以及预测吉凶的「卜术」。命术与相术虽然根据各有不同,但是在一般人的生活中,命、相常被拿来相提并论。

冬

冬至的由来和习俗

冬至是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一,又称「冬节」,一般出现在阳历的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,是北半球进入冬季的第一天,也是白天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。过了冬至,白天就会开始变长了。

年节的由来和习俗

中国人最重要的节庆就是过年,也就是欢乐的春节。在过去农业社会,时至农历十二月末,经过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后,人们在这段假期欢聚团圆、拜访亲友,并除旧佈新,迎接新的一年到来。

对联的艺术

小时候走在巷弄里,我还看不懂家家户户门上对联的深意,只觉得红纸被雨水淋湿或被太阳照淡了,有一种斑剥苍凉的感觉。随着年龄增长,才渐渐懂得我们拥有的这个独特文体的精妙。

佛跳墙与家族树

儿女大了,所有的活动都得配合他们的时间表。女儿姚姚放假回台湾,年前就得回学校,我们姚、任两个家族,三代二十人加上姚姚的美国同学柏康共二十一人,提前于尾牙这天在我家吃了一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。催生这顿聚餐的,就是姚姚。

佛跳墙山珍海味

相传早期在福建有一个封建的新婚习俗叫「试厨」,也就是要新娘在嫁进夫家的第三天,需要下厨展现她的厨艺,请公婆与邻里吃饭,这不仅考验着新娘,也影响新娘未来在夫家的地位。据说有位从小被父母娇宠的新娘,没进过厨房,因此婚前向母亲求助,母亲把各种好料食材的处理方式教导给她,替她恶补,也将所有食材以荷叶包覆成小包,让她可以照样比对。但「试厨」前一天,新娘紧张到甚么也记不起来,情急之下,看到一个空的绍兴酒坛子,就把所有母亲给她的食材都往坛子里倒,用荷叶封住坛口,看厨房有个快熄灭的炭火,就往上一放,干脆逃回娘家得了。第二天,所有人发现厨房炭火上,有道飘出阵阵香气的菜肴,都觉得新娘真是一位大厨师呢!这是这一道菜最早的起源。它是如此的香,以至于被描述为甚至能够诱惑一个素食的僧人——甚至是佛祖本人——跳过墙来品尝它!这就是「佛跳墙」名称的由来。

年糕

过年吃年糕,有着年年高陞的吉祥寓意。每次说起年糕,我只有三个字形容:了不起!我曾想,我希望世世生为中国人,可能就是为了贪吃我们的年糕哩!

中国博弈

麻将

麻将是四人博弈遊戏,与象棋、围棋并列中国三大博奕国粹,近一百多年也逐渐风行全世界。特别是逢年过节,「方城之战」已经成为亲朋好友之间,最为盛行的博奕遊戏。

麻将的玩法

麻将主要有万、筒、索(台湾称为「条」)三门,每一门三十六张牌(一到九,各有四张牌),再加上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、发、白七个字也是各有四张牌。因此一副麻将共有一百三十六张牌;如果打花牌,则再加八张,总共为一百四十四张牌。

象棋的由来与玩法

象棋是中国最广为流传的两人对弈棋艺遊戏,根据汉朝《说苑》记载,早在战国时期就有「象棋」的出现,但遊戏方法大异其趣,与现在的象棋并无渊源。因此象棋的起源,应回溯至南北朝时代的北周武帝曾制定《象经》,并集合百官讲说「象戏」,后来至唐朝衍生发展为「宝应象棋」。

围棋的由来和玩法

围棋是中国老祖先最伟大的发明之一,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博奕遊戏。「奕」这个字就是指围棋。在好奕者的心目中,围棋精妙无穷,蕴含宇宙天地阴阳的哲理,绝非仅是博奕,实已达到艺术的境界,更是中国文化精髓「琴棋书划」的代表之一。

农民历

中国人的十二生肖

中国人纪年,除了运用「天干地支」外,一般还会使用「十二生肖」,也称为「兽历」。相较于天干地支,「十二生肖」简单易懂,即使到了现代,人们依然经常使用它来计算年龄,推算流年吉凶,是生活中面对重大选择时的参考依据。

农民历中的食物相克图

农民历除了纪年外,在资讯不发达的古代,也是生活经验传承与散播最有效的通路。农民历虽有不同版本,但绝少不了「食物相克图」,用简单的插图解释什么东西搭配着吃会中毒,部分内容至今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饮食的参考。

Back
stam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