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家

/ / En
Top
Back

齐家心语

春

贾宝玉呀!

2005年母亲节那天,仁喜与孩子们吃过早餐就要出门,说要让我独个儿在家清静清静。他们的神情看起来有点诡异,我的心思可也会琢磨,猜想这个母亲节可能收到一个不在我wish list中的礼物!果不其然,近中午的时候门铃响了,我开门一看,他们围成半圈,大女儿手上抱了一只毛茸茸的东西,我还来不及看清楚,那毛毛的、热热的、重重的东西已经塞到我怀里了。

朝代

帝王相

中国人的出版

古代中国的考试科举制度,以四书五经(本表中有打*号的)为命题由来,以此选择管理国家的人才,以儒家的思想为体系,并以”八股文”为一种标准化考试的文体。隋文帝(541-604)时代起初设科举制度的立意,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测验出考生的水平,到了宋朝(年代),建立起完整的体制,公平性提升,但其后没有跟进时代的演变,内容僵化反而禁锢了考生的思想,影响跟上时代的演进,反而产生诸多弊端与陋习,一直到清朝末年1901年,科举制度才被废止。

福慧双修

仁喜家有个流传三代的故事。
这故事是跟佛菩萨有关的。

蓝楠香方

们中国人,除非有特殊的西方宗教信仰,否则大部分的人都拿过香。以前家家都有香炉,现在则变成是玩家的收藏品了。照片中的香粉炉,如意的外炉形状,香粉压成凸起的图腾图案,点燃后会顺着图腾线条方向慢慢燃烧,盖上盖子,香烟则顺着盖上的吉祥句子走,透过盖子上的图腾,好像会说话一样,产生出不可预期的线条,娓娓唸出了这款香炉上「延年益寿富贵吉祥平安长乐宜室宜家」。

基本礼仪 公德心礼节

中国人素有「礼仪之邦」的美名,应当是讲究礼数的民族,但在我们的生活中,却常看到没有礼貌的人,也常看到无礼、唐突甚至粗暴的场面!我想,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「公德心」教育不足。

夏

翅膀硬了

佛说:「人身难得」。平日忙忙碌碌,浑噩度日,没有多想这句话的真义。直到见证过蓝鹊在我家的生长,才深深体会生而为人是多么的幸运难得!

中国教育

君子之交与处世原则

人的一生,从小到大,从大到老,每个阶段都会认识一些人。也许是邻居,同学,同事,同业,或者志趣相投的同伴与同好;如果一一加以统计,也许有数千甚至数万人之多。但是到了晚年屈指一算,真正知心的朋友竟然没几人。缘分,机遇,加上人心难测,交朋友确实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。

天上的婆婆~谈教育

仁喜26岁时,母亲不幸因肾脏病去世,得年55岁。那是1977年,仁喜正等着柏克莱加大建筑研究所的通知。但是核准入学通知书寄到时,母亲已看不到了。

易经与老庄

易经》这本书之英文名称为「变化之书」,是古代占卜之书,可以说是分析变化的书,也反应出「唯一不变」的是「变」的哲理。《易经》也是阐释着人与天地的对应关系的一本书。《易经》之于中国文化,除了相当于数学之于西方科学,涵盖了各种应用之学的基础学术。

谈吐艺术 中国人的成语教育

我们那一代的中文教育,除了教读书写字,阅读聆听,写作说话之外,还要背诵诗词与经典。除了加强我们遣词用字的能力,也要我们了解古人的历史、生活、德性、情感等,以求写作文能够对照使用,描绘精确。

成语谚语

秋

我们的戏剧

着名的目录学家杨家骆教授(1912—1991)主编的《中国俗文学》,将「诗歌」、「小说」、「戏曲」、「讲唱文学」均列入俗文学范畴,并强调因其领域广泛,深入民间,重要性与诗、散文等正统文学同样重要。

诗词与格言

我幼年时还什么都不懂,老师就开始叫我们背唐诗。如果以西方的教育体系而言,似乎有违孩子的认知。但人的记忆力以幼年时代最好,我们中国人的教育自古就懂得利用这项优点。能让孩子多背诵一首诗,等于在他的文化户头里增加一笔定存,长期的一笔一笔累积起来,几十年后用到的当下,一定感恩当年的投资。

读我母亲

我的母亲顾正秋,十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上海戏剧学校,开启了她的戏剧生涯。母亲在学期间,学校认真的栽培她,安排她向当时京剧旦行最高成就的四大名旦与诸位大家习艺,最终造就了她宽广的戏路,不拘泥派别的艺术承传。

读我父亲

我的父亲任显群(1912年10月21日 — 1975年8月28日),与我相差47岁。我是他最小的孩子;他服务公职活耀官场的年代,我尚未出生。

结痂的伤痕

我们一家人去欧洲旅行时,仁喜都会带我们去看博物馆建筑。很多博物馆与犹太人的流离历史有关,我看完离开时总沉重得说不出话来。其中印象最深刻的,是由犹太裔美国当代解构建筑大师Daniel Libeskind所设计的柏林「Jewish Museum Berlin」博物馆。我们在一个阳光温驯的午后走入那座幽暗曲折的空间,光线由不规则形状的窗户直接或间接的射入室内。断裂的造型设计,象征着犹太人扭曲破碎的命运。

读我公公

我的公公姚望林先生今年85岁,每天都还在想怎样写出更好的日本和歌。他从小受日文教育,在银行界退休后,除了做慈济义工,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写和歌;从日常生活的观察与体会中,按照和歌的严谨规律诗型,写出很多细腻感人的诗句。

占卜与风水

逃不过数吗

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门玄学,最早的就是对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和《周易》的研究与解说。这三部远古年代即问世的巨作,从生活的,科学的,实用的,文学的角度去解读,显露的人类智慧真是高超而庞杂,难怪有人形容它们是上一个文明所遗留下来的。

冬

恩爱夫妻

好友陈玲玉与洪三雄的爱女结婚前,玲玉拟帮女儿做一本《叮咛与祝福》的书,邀请她的朋友中公认为「恩爱夫妻」的好友为新人写几句话。我在电话里听到她的邀约,立即笑着问她:「妳认为我们是恩爱夫妻?这是大家的错觉怎么办?」玲玉机伶的说:「妳和Kris如果能够让大家产生一辈子的错觉,也是最高的婚姻宝典啦!一定要写啊,我需要妳的建言。」

天下父母双人舞

2010这一年,是我人生中最忙碌的一年。老大姚姚在美国休士顿的Rice大学毕业,老二JJ也在同一所大学就读,今年要过20岁生日,却遭遇了一场情感挫折;老三小元高中毕业,也即将去美国读大学。我还必须加紧脚步赶着《传家》问世;这套书是我与三个孩子之间一个重要的精神里程碑。

叮咛与祝福

「叮咛与祝福」是一本书的名字,编着者与出版者是好友洪三雄与陈玲玉夫妇。他俩于女儿结婚前夕,用心良苦的广邀好友为女儿女婿撰写婚姻经营宝典,集结成这本情意深厚,内容珍贵的书,作为送给小俩口的结婚礼物。全书76篇婚姻故事,作者从结婚5年到50年以上,每一篇婚姻的甘苦谈,都深深的唤起我的同感。

爸爸的答案

2008年夏天,有天我们一家一起吃饭,三个孩子联合提出一个问题:「爸爸妈妈,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是你们想要我们学会,但我们还没有学会的?」
我毫不思索的回答:「有呀!可多啦,全在《传家》这套书里呀!」
仁喜则沉稳的说:「让我想想看!」

民族人物

年代久远的民族,总有一个庞大的人物资料库。当我们从中认识任何一个人,搭配其历史背景的对照,都可由他的思想、故事,丰功伟业或是错误的行径等,学习到做人的根本信念与人生教训。这些人物,都值得我们认识。我们可以自资料中去钻研这些民族人物的传记,神交他们的宏伟思想与开阔心灵。

富而好礼─谈礼节

生命的礼节

本篇章为「生命的礼节」,我参考各式礼节仪式的资料,把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,几十年间会遇到的民间习俗,以剪纸的方式绘制出来。

书信礼节

以前的书信称为「尺牍」,坊间有些教导书信写法的尺牍,是很有用的工具书,还有些尺牍分成女子与小孩的呢!但那些古代的用词,已不适用于现代,我整理了一张家族表,把最简单的书信格式、收信者正确的称呼,写信者的落款与行文表述等,具体的列表出来,并请韩介光老师帮我校正,希望网路世代的孩子有一天要用时,还有个大约的方向可以查询。

家族树

Back
stamp